奧氏體常常加有鈦和鈮以減小晶間腐蝕敏感性。這些元素與 碳結合,阻止形成碳化路和不使固溶體貧鉻。數合量應為碳的5 ~7倍,而鈮含量應為碳的9-11倍。鈦與鈮能形成穩定碳化 物,因而減小奧氏體穩定性和促使鐵素體的形成,此外,它們本身也是α形成元素,在其有剩余量時(超過結合碳所需量)便形成鐵素體。為了獲得純奧氏體組織,必須相應的提高鎳含量。
前面巳經指出,在臨界溫度范圍內長期保溫后,鈦和鈮促進形成σ相和出現脆性。 增加鈦含量,例如到1.5-3%并同時用改變共它元素的方法保持不銹鋼管件的奧氏體組織,可以獲得依靠析出鈦的金屬間化合物, 例如鈦化鎳進行組織強化。這種現象主要用來提高特殊熱強合金 的蠕變強度。
在用軟合金化的18-8型不銹鋼彎頭中,如果不進行預先加工硬化,即是有剩余鈦量也不出現彌散硬化:含0.06%C和0.45%Ti的18-8鋼,緞造后具有等于112公斤/毫米²的強度極限,鍛造后時效增大強度極限到180公斤/毫米²,屈服極限到150公斤/毫米² 而相對伸長率為3%。